民聲【全套三十三期合刊本】

· 獨立作家-秀威出版
eBook
52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劉師復所辦的《民聲》雜誌,前身為《晦鳴錄》,是民國初年中國無政府主義的機關報,於一九一三年八月創刊,至一九二一年七月停刊,共出版三十三期,是一九二○年代批評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民聲》的編務由劉師復一人獨挑大樑,他除了大量撰寫無政府主義的文章外,亦兼顧以通信的方式與讀者互動。至於譯介外國無政府主義的著作或各國革命風潮,則大部分由新加坡的梁冰弦和在廣州的黃尊生供稿,其中「世界語專欄」則委由許論博、盛國成先後負責。《民聲》最後四期由林君復主編,因刊載區聲白與陳獨秀的論爭,兩人以六封信一來一往的激烈辯駁,將無政府主義者與馬克思主義者的論戰帶到最高潮。


劉師復的無政府主義思想是以互助和勞動為基礎,以絕對自由為核心理念,在政治、經濟、道德、教育全面鋪開,設計了無政府主義的理想烏托邦,並指出通向這一理想的步驟和方法。這是探索中國社會現代化出路的一次積極嘗試,亦是中國近代社會主義傳播的一個重要階段和流派。對辛亥革命前後的反封建專制有著啟蒙的作用,也為早期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做了鋪墊。


劉師復的《民聲》和後來所形成的「師復派」、「師復主義」,在民初政壇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他不但提出了社會革命作為民主政治的思想、概念延展及實踐的可能性,更提供一種用「平民革命作為政治革命之超越與再造」來思考中國革命發展不可或缺的視角。誠如日本研究者的評價,狹間直樹說他是民初最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理論家。丸山松幸認為其對進步青年的影響力與陳獨秀不相上下。思想巨人不寂寞,劉師復的無政府主義雖抵擋不了現實政治和社會需求而淡出歷史舞台,但其所辦的《民聲》雜誌仍具重要的史料價值,提供學界研究參考。

About the author

《民聲》的前身為《晦鳴錄》,於一九一三年八月創刊,由劉師復一人獨挑大樑,並在刊物上發表了近五十篇文章,其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無政府主義思想,建構了所謂的「師復主義」,奠定在中國無政府主義運動中的宗師地位。一九一五年三月二十一日,劉師復因肺病辭世,享年僅三十一歲。劉師復去世後,《民聲》編務由林君復承擔,遠在新加坡的梁冰弦亦常供稿協助,至一九二一年七月停刊,一共出版了三十三期。

台灣澎湖縣人,一九五九年生,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曾任大學講師,現為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政黨史、第三勢力運動史、台灣史、台灣文化資產及民國人物傳記等。


著作有《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少年中國學會史」》、《曾琦先生年譜》、《左舜生年譜》、《在野的聲音》、《傳記與思想》、《中國青年黨研究論集》、《醒獅精神──青年黨人物群像》、《各擅風騷──民國人和事》、《台灣早期政黨史略(一九○○─一九六○)》、《敝帚自珍──陳正茂教授論文自選集》、《逝去的虹影──現代人物述評》等書。另編有《曾琦先生文集》、《左舜生先生晚期言論集》、《五○年代香港第三勢力運動史料蒐秘》、《被遺忘的學者──常燕生教育政治論文集》、《聯合評論》、《新路周刊》、《自由人》、《少年世界》、《嚮導》等。此外,亦在國內外期刊報章雜誌發表論文七十餘篇。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re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